转载:棂星 诊锁界
随着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基地与中医药文旅在产业层面上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部分地区会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基地作为中医药文旅的重要补充,纳入当地的中医药文旅产业规划中,共同推动区域内中医药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综合性健康产业集群。

“中医药+文旅”融合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 + 文旅” 的核心在于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开发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通过中医药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健康讲座、特色商品销售以及养生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游客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北京就通过整合博物馆、中医院、植物公园等资源,打造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中医药+文旅”融合的独特优势在大健康产业与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中医药 + 文旅” 融合模式异军突起,蕴含着多元且深远的优势。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旅游的需求逐渐从单纯的观光转变为注重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特别是现代人饱受快节奏生活与环境污染困扰,对健康追求日益炽热。中医药康养旅游将中医养生理念、疗法与休闲度假有机结合,依个人体质定制食疗、推拿、温泉药浴等养生方案,在秀丽山水、静谧田园间舒缓身心,远离都市病,实现从 “治已病” 向 “治未病” 的健康观念跨越,为人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实现了健康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引领全新生活风尚。

而融合模式又能催生丰富新业态,如中医药主题酒店、养生度假村、健康旅游线路等,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到中医服务、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活力,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在具体实施中,各地政府和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推动中医药文旅的发展。例如,四川省通过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综合体,推动中医药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同时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吉林省则通过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强化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往年,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称各地中医药康养文旅案例分析


各地中医药康养文旅案例分析
01|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
作为国内康养旅游典范,巴马凭借独特喀斯特地貌与高浓度负氧离子生态环境,吸引众多养生爱好者。其总面积16177平方公里,聚居着211万壮、瑶、苗等少数民族,有百岁以上的老人502人,80至99岁的老人37341人,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当地深挖壮瑶民族医药文化,开发瑶药浴、巴马火麻食品等特色产品与服务。游客在欣赏青山绿水时,可体验传统瑶医技法,参与长寿文化探秘之旅,学习养生操与食疗配方。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与中医药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康养体验,年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
02|安徽亳州华佗百草园
华佗百草园是亳州文旅集团重点打造的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围绕中医药文化,构建了集花卉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娱乐、科普研学、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项目通过布局中医药观光、农耕体验、特色餐饮、酒店民宿等项目,推动了健康养生游、田园乡村游、户外休闲游的发展,并与多家大健康企业合作,引入非遗项目,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建立研究基地,打造特色景观和网红打卡地,发展中医药研学。此外,景区还探索“文旅+音乐节”模式,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发主题文创产品,创新服务理念,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

03|山东东阿县
东阿县正加速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其中东阿县医养健康综合体项目和正元本草中草药健康科技产业园成为亮点。综合体项目聚焦医疗、康复、养老、健康管理四大主题,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2亿元,成为医养健康产业的标杆。正元本草产业园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理念,与多所高校和医药企业合作,年生产膏方系列产品3000吨、中草药药饮6000万瓶等,实现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养生理念的融合。东阿县还依托阿胶的道地优势和中医药传承基础,实施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先行区,打造鲁西大健康产业高地。

04|湖北蕲春李时珍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湖北蕲春李时珍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是知名的文旅园区之一。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当地中医药资源丰富,《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其境内有700余种。目前蕲春中药材种植面积24.1万亩,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艾都”称号。

该示范区通过结合中医药的健康理念与文旅产业的体验性,力图打造湖北省首个蕲艾科普研学基地——神蕲艾谷,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和学生前来打卡。
株林镇石板岩村地处蕲北山区,原有179户贫困户。近年来,通过当地的中药材康养文旅模式的推行,石板岩村从穷困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旅小镇”,村里的万亩中药材基地观光园成为网红景区。
从“卖药材”到“卖风景”,石板岩村面貌焕然一新。蕲艾全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最大限度发挥文旅潜力,从中药材的售卖加工,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的开发到游客的观光和文化体验旅游,蕲春县得以带动了10万人就业。同时,通过种植、加工、艾灸培训等,帮助全县3万多人脱贫,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
由此可见,“中医药 + 文旅” 融合发展已在全国多地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传承文化瑰宝、提升民众健康福祉的重要力量。
多地凭借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创新活力,深度融入中医药文旅产业。一方面,积极引入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与养生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如开设中医美容、康复理疗等专科门诊,并结合旅游度假元素,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医疗保健服务套餐。另一方面,与旅游企业紧密合作,参与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设计,将自身医疗资源融入区域旅游网络,拓展客源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未来,融合模式不断进一步深化,持续挖掘各地中医药文化内涵与旅游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应用,提升服务品质与产品附加值。并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构建更为广泛的中医药文旅产业联盟,共同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医药文旅品牌与线路,吸引全球游客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
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进中医药文旅产业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