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泰宁是值得一游的地方。“甘露岩寺”是大金湖岸景第一站,人们习惯称为”甘露寺“,与“斜线天”、“野趣源”等景点,通过水路“水上丹霞、百里画廊”连成一线。游客可乘游船至各处,定时游毕后,回船,再赴下一景点。水岸穿插,美不胜收。

特摘《春光艳游》中一篇《甘露寺》,时见一斑。

”甘露寺“望其名,心中暗忖:三国时,刘备往甘露寺被招亲,假戏成真,抱得美人归的美事。自然,此寺非彼寺。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提着脑袋的艳福,绝非到此一游来去轻松自由。不过,我想“甘露岩寺”后人们习惯称为”甘露寺“,也许与三国此故事脱不了关系。

 驰想间,偱着峡谷曲径蛇行,经一座莲花小石桥,小溪细流。驻足仰视,两侧山岩,左像巨钟,右如大鼓,钟鼓石连,形如麒麟瞻望寺。峡谷古树参天,藤枝蔓绕,灌木丛生。雨后,山岚蒸腾,空气氤氲草香苔味,深山老林的浓郁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不由自主会深呼吸,令人醉人心扉。

     峰回路转,眼前寺门,苍老同古堡。门洞两侧各有一尊蹲着仰头咧嘴呲牙地青石舞狮,不知迎客还是警告?一幅对联:“层层楼阁一柱擎状元还母愿”,“滴滴甘露万人饮观音赐吉祥”;分刻右左,横批“甘露岩寺”,传说,南宋有叶氏不孕,赴此求子如愿,取名叶祖治,24岁中状元,而后,为母履诺重修扩建。

入门后,两旁危崖峥嵘,霹雳高耸,陡生恐意,凉丝丝地感觉。放眼峭壁,大大小小的窟窿,仿佛炮火连天后幕布,千疮百孔。

巨大的窟窿中一座赭红阁楼式宋代悬空建筑映入眼帘,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寺庙底中央下一根粗壮红木柱撑着悬空的重楼叠阁,宛如”金鸡独立”;两边依洞形延伸而建的瑰丽楼榭亭廊,如同落霞横卧,又似彩蝶翩跹展翼于悬崖峭壁巨穴中。得天独厚,奇妙叫绝。被誉为“南方悬空寺”。

据载:甘露岩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因洞穴方上有一悬钟乳石,形若龙头,长年泉水滴沥,胜似甘露,故得名。遗憾的是原寺庙在1961年毁于失火,现存按原样重建。据说,全寺建筑结构不使用一根铁钉,其造型巧妙地利用山体的天然崖洞和巨大的赤红岩石作为支撑,形成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奇观,悬空而立。那根红木柱被当地人称它为:“状元柱”,且信:“抱抱状元柱,男得志,女得子。”

踏着天梯般蜿蜒石阶拾级而上,沿途两旁陡坡古树藤蔓、植被绿茵遍坡,峡谷含烟,湿漉漉的苔藓潮味氤氲,仿佛置身于天荒地老的古生代。顾盼赏景中,喘气吁吁到了古寺,回望身后不时以手抚膝无往不前的来者,天地悠悠间的信念力量。

走进寺内,虽不像大雄宝殿壮观,然,旺盛香火与扑面而来庄严肃穆气氛与历史厚重感,以及佛前缭绕香烟,由衷敬仰。游客络绎不绝,来去匆匆;文人墨客抒发胸臆,流连忘返;跪拜的信男信女念念有词……那柱柱袅袅青烟寄托了多少人的祈愿?晨钟暮鼓又敲醒过多少人的觉悟?日月星辰,洞穴不变,寺庙重建,过客匆匆。这座被誉为“南方悬空寺”的千年古刹,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中华文化的积淀传承。

凭栏瞭望,空中阁楼;云山重重;峰峦生烟丹霞天踪。那隐匿于青山悬崖间的千年古刹,那一抹古朴韵味,超脱自如,宁静致远。那一种木鱼梵音,望峰息心,云水禅意的妙境。已然成为我一次与历史文化与自然同身心合一的旅行。

本会编辑:NCCTPA 选自2018年4月中旬《春光艳游-泰宁行》作者:李锦仕

发布者 Lee, Jinshi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